論斤賣的“洋垃圾” 變身入口服裝? |
作者:威霸 |
環保網訊:近日,廣東汕頭海關一舉打掉了5個固體廢物走私入境團伙。據初步查證,自2014年10月份以來,梁某、鄭某等攬貨通關團伙冒用別人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為汕頭市龍湖區某塑膠廠等多個境內貨主偽報走私進口廢塑料、廢五金等固體廢物,涉案貨物約8.5萬噸,案值高達10億元人民幣。近期,我國多地海關查獲多起“洋垃圾”走私進口大案。“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洋垃圾”治理依然面臨復雜嚴峻形勢。 通報 境外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兩類 固體廢料走私危害大、處理難,一直是全國海關打擊的重點。據黃埔海關沙田辦物流監控科科長林海介紹,來自境外的固體廢物主要包含兩類,一是廢五金、廢塑料等可循環利用的再生資源,入口實施許可證治理;二是廢礦渣、舊服裝、修建垃圾等不能作為資源應用、或雖可用作原料但不相符環保標準的固廢,俗稱“洋垃圾”。 去年底以來,廣東查獲11870噸冶煉礦渣和部分生活垃圾、浙江查獲3000多噸電解鋁陽極炭塊殘極、大連查獲1000余噸走私固體廢物、廈門查獲來自韓國的500噸舊服裝……我國紐約國際娛樂注冊各地海關緝私部門持續圍堵、破獲多起“洋垃圾”走私案件。 據海關總署通報,僅今年3月17日發展的整治固體廢物走私結合行動第二戰役中,全國12個直屬海關就破獲涉嫌走私犯罪團伙17個,初步查證涉嫌走私進境固體廢物2.8萬噸。 許多“洋垃圾”會被不法分子分銷給不擁有加工資質的小作坊處理,導致不少處所生態環境遭受嚴重損壞。此外,“洋垃圾”還會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人身保險威脅。 在汕頭海關6月13日查獲的8.5萬噸固廢案中,不法分子前期經營顯示,通過非法手腕進來的固體廢物經過簡略加工處置,成為拖鞋、凳子、玩具、餐盒、餐具、吸管等生活用品,躲藏衛生平安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