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本色”彰顯特色——第十八屆青洽會啟示錄 |
作者: 威霸 |
剛剛圓滿落幕的第十八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29個省市區政府代表團參加,1.5萬余名國內外客商,近20萬人次參加。3000余家國內外企業洽談對接,舉辦了36場投資推介洽談活動,簽署了353項合作項目,簽約金額超過1800億元。 全面貫徹“四個扎扎實實”,著力推動“四個轉變”。無論是從主題展館設置、主旨論壇召開,還是到優勢產業展示、項目簽約成功,無不貫穿和體現了這個主題。堅持創新思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利用青海豐富的水電、光熱、鹽湖等資源優勢,展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鋰電等產業,青海亮出了“本色”,彰顯了發展特色。 通過展會這個平臺,既收獲了豐碩成果,也為我省開放合作、綠色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注入了新活力。當人們為青洽會的一項項喜人成就歡呼鼓舞時,我們又收獲了哪些啟示? 啟示一:以綠色實現發展新高度 作為今年的最大亮點,從6月17日零時到23日24時,連續7天168小時青海全境使用的電力全部由清潔能源供應,實現用電零排放。此舉在全國尚屬首次,在世界范圍內清潔能源連續供電時間最長。這無疑對我省促進新能源建設、推進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打造綠色產業,實現綠色發展,在本屆青洽會上叫得更加響亮。 從青海實際出發,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所以,綠色是青海的“底色”,也是最靚麗的幸福色。 綠色發展是青海前行的腳步,也是青海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年“兩會”,我省提出構建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現代生物、現代農牧業、生態環保、高原醫療衛生、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八大綠色產業技術體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再次強調,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揚長補短,挖掘潛力,青海后發優勢十分明顯,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綠色發展水平。 站在發展新起點上的新青海,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戰略資源接續地的戰略地位被注入新內涵,挖掘生態價值,打造清潔能源示范省,以綠色理念實現發展勢在必行。 青海水電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重要的區域能源接續基地,所以一波又一波風電、光伏光熱等新能源項目落地我省;因一年又一年的青洽會,我省鹽湖、鋰電、鋁鎂合金等資源優勢不斷綻放精彩,讓一批又一批新材料項目與我省結緣。 從青海“東大門”海東市到省會西寧再到柴達木盆地,在青海廣袤的72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鹽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在綠色能源支撐下實施綠色化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眾多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特色輕工等產業成為“后起之秀”,正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依托青海資源優勢,我省也正在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千億元鋰電產業基地”。 工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辯證地處理好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的矛盾?從實際出發,青海必須要深入貫徹“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推進“四個轉變”,以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共建一批生態環保、循環低碳、強鏈補鏈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牢綠色崛起的基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從而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青海的“本色”成為發展特色。 啟示二:以開放合作尋求發展新高地 古有絲綢之路的駝鈴在青海大地回響,有唐蕃古道上的經貿往來,也有“茶馬互市”的商業繁榮;今日青海借助青洽會這個投資貿易洽談的平臺,引得一批批投資在青海興起,項目在青海落地。 以開放深化合作,以合作推動發展。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了本屆展會展出的新亮點,也成為了青海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本色”。 在中國版圖上,位于西部的青海是“一帶一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省份,將青海發展放入全國“一盤棋”中,今日青海,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只有主動融入,深度融合,才能打開發展的新通道;只有壯大特色優勢資源,才能讓全省經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一次次經濟的騰飛讓青海實現一次次華麗的“蛻變”。當如今的青海奮力前行在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征程中時,我們又迎來了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青海搶抓機遇,順應“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開啟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的新征程。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為我們提出了實現“一個同步、四個更加”的奮斗目標,思路已清晰,實現宏偉藍圖,就是要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來看青海。青洽會為我們提供了展示成就的平臺,也為我們打造了開放合作的新窗口。立足青海優勢,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建設。 從過去發展來看,鐵合金余熱發電通過8年時間,走在了國家產能政策的前列;經濟下行,導致全國只有5家多晶硅企業維持生產,而青海僅有的2家多晶硅企業正常運行等一系列實踐證明,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是考量青海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當前和今后的發展趨勢。 以開放合作實現青海發展,就是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讓青海的優勢凸顯,以開放的胸襟深化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釋放“青海魅力”讓一批符合發展實際的優勢產業落地青海,為經濟騰飛插上翅膀。 從三江源頭到青海湖畔,從昆侖山下到“熱貢之鄉”,近年來的發展都離不開浙江、天津、山東等兄弟省份的對口援建,本屆青洽會也是通過展覽展示讓一項項援青成果躍然眼前。青海是一個內陸省份,所以更應當加強開放合作,深化交流,積極做好援青工作,讓“援青效應”不斷擴大,為推動城市建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最優效果。 隨著青海“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文化旅游體育等項目落地我省。而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青海,就是要“大力推進文化與科技、旅游、體育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擴大文化對外交流,講好青海故事,傳播好青海聲音,提升大美青海知名度、美譽度……” 讓大美青海越發動人,不光要通過眾多“文體旅”活動,展現青海壯麗自然風光和濃郁民族風情,也要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推介青海昆侖文化、三江源文化、河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通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打造更多發展交匯點,不斷提升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譽度。 啟示三:以創新打造發展新亮度 以青洽會為媒介,宣傳青海資源優勢;以青洽會為橋梁,讓眾多優勢產業在青海集聚。今年的青洽會內容豐富,亮點紛呈,海西州展館內“五個千”產業集群,西寧展館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及高原現代農牧業、 “文體旅”產業等展示,較往年相比實現了在場館設置、展示內容、展出手段等多方面的創新,以創新理念引領青洽會,讓青洽會成為了這個六月大家關注的焦點。 青洽會只是青海發展的一個“縮影”,青洽會雖已落幕,但是青海發展永遠在路上,而創新理念不光引領了本屆青洽會,更引領著青海未來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引領青海發展,注重聚集創新資源,引進一批先進技術、高端創新人才、最新科技成果,通過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產業、企業、市場、產品和管理等方面創新,以創新理念推動科學技術在青海廣領域的廣泛應用,努力使青海成為科技創新的“實驗室”、成果轉化的“試驗田”、干事創業的“好家園”。 以創新引領青海發展,注重增強創新動能,堅持引資和引智并重,加強與發達省區市、中央企業、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快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青海國家高新區、青海大學國家科技園等建設,爭取更多優秀創新成果落戶在青海、轉化在青海、見效在青海。 以科技創新引領青海發展,注重發展創新產業,圍繞打造“八大綠色產業技術體系”、“四個千億元”產業,不斷強化產業鏈條對接,積極引進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附加值多的產業項目,努力讓青海成為創新型省份,在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宋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