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區污水入江、環保企業頻上黑榜、生態鄉鎮炸山毀林……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一些行業、企業、工業園區、地方政府卻把生態環保名頭變成掩蓋環境違法行為的幌子。環保馬甲的存在,暴露出一些地方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中弄虛作假,掛羊頭賣狗肉,不作為甚至亂作為,嚴重損害群眾的環境利益和政府公信力,亟待全面清理、依法整治。
環保馬甲掩蓋下的污染惡行
馬甲一:省級生態園區污水入江
工業園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污染問題日漸突出,一些園區環境監管長期缺失,任由企業亂排亂放。一些工業園區把生態示范園區節能示范園區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等稱號變成了非法排污的遮羞布。
某省緊挨長江岸線的一座工業園區,近年承接了沿海十幾家化工企業的轉移,一批化纖廠、鋼鐵廠、藥劑廠落戶園區。因為嚴重的污染問題,這個工業園區被環保部門屢次點名,媒體連年曝光,周邊的部分居民被迫遷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重化工園區先后被評為省級生態工業建設示范園區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近期,半月談媒體人員在這個工業園區采訪看到,設在江邊的污水處理廠排入長江的廢水顏色渾黃,濺出白色的泡沫。原來,在污水處理廠排污管口之下,還有被雜草遮蓋的小排污管從附近的化纖廠延伸出來,不斷排放黃褐色冒著刺鼻熱氣的廢水。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在通報中提到,由于地方日常監管缺失,江西宜豐工業園長期偷排或超標排放。據了解,宜豐縣在2008年被授予省級生態工業園試點縣,但近年來這個工業園因環保問題飽受質疑。據宜春市紀委通報,2016年12月14日,宜豐工業園區部分企業違法排污,導致下游縣自來水出現異常。當地緊急關停整頓20余家企業,多名領導干部被問責。
馬甲二:環保行業、節能企業頻上黑榜
據環境保護部今年5月發布的消息,環保部派出的23個督察組已完成第二輪強化督察工作,督察結果顯示,66.2%的企業存在環境問題。
在環保部公布的2016年二季度排放嚴重超標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中,江西宏宇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其因主要污染物嚴重超標排放被開出千萬元巨額罰單。而這家企業在自稱產值超百億的集新能源、新材料、傳統化工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化循環經濟企業。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先鋒的環保產業同樣亂象頻現。據統計,目前全國環保企業數量已超過3萬家。但從環保部門通報的違法案例來看,環保產業存在數據造假、惡性競爭、質量不過關、面子工程等問題。
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對山東濟南綠杰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被企業相關人員扣留,一時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家公司稱,致力于燃煤鍋爐改造,其除煙塵節能技術先進,外排廢氣達到國家最新標準。但就是這樣一家標榜環保節能的公司,卻被查出鍋爐沒有環保手續,電焊生產工段無粉塵及廢氣收集處置裝置。
馬甲三:國家級生態鄉鎮炸山毀林
在一些生態資源稟賦較好的地方,政府一邊用綠色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生態鄉鎮發展旅游招攬游客,一邊暗地里炸山毀林,讓當地群眾深受其害。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向廣西反饋的督察情況稱,桂林漓江流域非法采石問題突出,有18家采石場位于漓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桂林市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在恭城縣境內有3家采礦企業、6個采礦區,長期違規開采,生態破壞嚴重。
中部地區某市境內也擁有全國知名的風景名勝區,但長期放任一些采石企業亂采亂挖,破壞生態。當地政府負責人在向上級匯報產業發展計劃時,稱下轄一個縣確定大力發展石材產業,打造節能環保石材產業園,一時引起外界質疑。
媒體人員在一個國家級生態鄉鎮采訪時發現,沿省道每隔數公里就能看到采石場在挖山采石。來來往往的運石車揚起的粉塵讓沿路村莊的村民只能關門閉窗。說是封山育林,卻讓采石場這樣挖山!村民們反映,有采石場24小時開工,為了不讓人看見漫天的粉塵,專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引爆炸藥開山。山腳下的農田因為厚厚的粉塵無法生長莊稼,農民的房屋也被震裂開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