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走私危害大、處置難,一直是全國海關打擊的重點,受背后利益驅使,洋垃圾仍然屢禁不止。對此,環保部自7月1日起,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行動,力爭從源頭打擊這條黑色利益鏈,減少洋垃圾帶來的環境威脅和健康危害。

1個月60個檢查組 環保部全面圍剿洋垃圾
垃圾圍城、垃圾圍村背后,是當前我國依然嚴峻的垃圾處理現狀。在這個背景下,大量走私進來的洋垃圾無疑會讓嚴峻的垃圾處理形勢雪上加霜。
我國作為世界上對進口廢物管理最嚴的國家之一,今年以來,海關總署部署開展了國門利劍2017行動,把打擊洋垃圾走私作為重點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期,全國多地海關查獲多起洋垃圾走私進口大案,由此看來,洋垃圾治理依然面臨復雜嚴峻形勢。背后暗藏暴利,洋垃圾屢禁不止,部分地區違法問題突出,甚至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對此環保部對其展開全面狙擊。
據環保部7月3日消息,從1日開始,環保部組織開展為期1月的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核查相關企業是否存在轉讓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進口廢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啟動問責機制,對通風報信、包庇縱容等違法違紀行為追究責任。
在此次專項活動正式開始前期,環保部對從27個省(區、市),抽調了420名執法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據澎湃新聞報道,這420名執法人員將組成60個檢查組,每組由5名環境執法人員、2名固體廢物管理業務骨干組成,此外,環保部專家和地方環境執法人員齊上陣,從而提高現場檢查水平。
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3日在專項行動視頻會議上表示,在專項行動中,要嚴格對照企業固體廢物管理相關臺賬資料,檢查是否存在轉讓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及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檢查結果、處罰情況和整改落實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在檢查內容上,檢查組將重點從三個方面入手:一、重點核查企業是否具備環評審批、環保驗收、排污許可等相關手續;二、檢查企業是否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是否存在超標排放污染物的違法行為;三、檢查企業是否落實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方面的環境管理要求。
環保部9日晚通報,本次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60個檢查組已于4日抵達被檢查城市。首日現場檢查54家企業,共發現44家企業的124個涉嫌環境違法行為,檢查組均已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
來自新京報消息,上述44家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固體廢物露天堆放,危險廢物與固體廢物混存,危險廢物未設置標識、未建臺賬、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未備案等,還有的企業進口廢物數量與使用量不符合,進口廢物去向不明。
目前,不少地方正加強部門合作,完善協同配合機制,筑牢洋垃圾防控體系。業內人士認為,杜絕洋垃圾,既要加強部門聯動、增強打擊力度,也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創新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管理機制,減少洋垃圾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