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面世已滿百日,河北省和北京市都對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目前,雄安新區生態城市定位逐步樹立起了科學規劃,系統治理,著力水環境修復的理念。在各方共同支持下,雄安新區將更快成為城市發展模式的新樣板。

為生態建設亮綠燈 雄安新區透出新城新氣象
在新城的定位下,雄安新區著力向著生態友好型逐步靠近,力求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到7月9日,雄安新區面世滿百日,這也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就連德國《每日鏡報》都聲稱,雄安新區將成為中國另外一種發展模式的典范。
事實也的確如此,自雄安新區敲定以來,其規劃和發展就被打上了新時代的標簽,致力于打造出生態共融的城市新氣象。此前,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在北京主持召開環保部黨組會議時就指出,要重視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將其上升到了重大政治任務的高度。
同時,李干杰部長還要求,統籌協調雄安新區環境保護工作,積極主動地開展生態建設。從長遠的規劃著手,明確雄安新區戰略定位,進一步細化、實化工作方案。而且,要重點了解當下主要生態發展矛盾,強化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撐,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對此,河北省省長許勤在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議的時候也強調,要樹立全流域、系統化治理的理念。在雄安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研究工作中,要突出工作重點,全面排查環境安全隱患,抓好污染源頭治理。除此之外,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也是雄安新區生態建設的迫切要求。
而說到雄安新區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常被提及的重中之重無疑就是白洋淀。有著華北之腎美譽的白洋淀剛剛被環保部納入了新三湖的范疇,著力予以保護。雄安新區生態建設也非常關注白洋淀水生態修復和保護,將其劃為規劃建設的第一顆扣子,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雄安新區囊括了白洋淀整個水域,其治理和修復工作將為雄安新區的打造新城樣板開好局、起好步。目前,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新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均已啟動,調研工作正有序展開,白洋淀流域整治還被納入了碧水行動。
正在雄安新區探索科學治污,創新長效環保模式之際,其新城建設又迎來了好消息:設立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北京將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列為任務之首,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發言稱,要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雄安新區集聚。而中關村的科技力量,將如何融入雄安新區生態建設?
7月11日,《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技術優勢 推進京津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提出,要通過搭建智慧環保平臺,開展大氣、水污染治理以及土壤修復和固廢處理智能化技術研究,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與推動新能源應用力促京津冀生態環保一體化。由此可見,直接在雄安新區設立中關村科技園,將持續保障該地區以創新引領生態治理的優勢。
有著與上海浦東新區和深圳經濟特區比肩的全國性地位,又被賦予了新改革試驗區的使命,雄安新區正全力打造新時期藍綠交織的生態城市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