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是我國第七大淡水湖泊,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目前,洱海正處于富營養化初期和保護治理的拐點,雖然近些年來創造了城市近郊湖泊保護的范例,但治理一直在跟污染賽跑。所幸,如今的洱海正以新顏宣告:水質正朝著積極的、正向性趨勢發展。

多措并舉補齊治理短板 洱海重煥高原明珠新風采
當前,如何讓洱海重現生機,是擺在大理面前的重要課題。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是聞名遐邇的高原明珠,洱海一度成為全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然而,這種風輕云淡的后面,卻隱藏著令人擔憂的危機。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周邊旅游業的興起,洱海水環境承載壓力持續加大,已進入富營養化初期,水質處于拐點。越來越多的游客成為長時間流連于此的度假客,客棧就是這些度假群體的主要載體,由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必然是增多的。大理市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指揮部的數據顯示,大理市洱海流域餐飲客棧服務業總共經營戶近8000戶。
大理的蒼山洱海,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但洱海污染問題最近幾年已經頻頻曝光,而旅游過度開發是其罪魁禍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據央廣網此前報道稱,有數據顯示,過去5年時間,大理州接待游客的數量飆升至2016年的逾3000萬人次,客棧的數量出現暴增,這使得洱海地區的環境承載壓力持續加大。
誠如越來越多的游客成為長時間流連于此的度假客,客棧就是這些度假群體的主要載體,由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必然是增多的。洱海處理不好就會成為下一個滇池。大理市環保局副局長楊少川坦言,洱海水環境承載壓力持續加大,洱海保護治理已經到了必須開啟搶救模式的時刻。
這一次,大理迎來了史上最嚴厲的洱海治理令。2017年初,云南大理州印發的《關于開啟搶救模式全面加強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啟動洱海流域兩違整治行動、村鎮兩污治理行動、面源污染減量行動、節水治水生態修復行動、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動、流域綜合執法監管行動、全民保護洱海行動等七大行動。
為促進洱海水質穩定改善,從2017年3月底開始,大理市決定開展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專項整治。具體來說,凡是在大理洱海生態核心區的餐飲客棧,實施暫時性關停,待環湖截污工程封閉后,經核定達到標準的再恢復營運。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正是海景客棧分布最密集的區域,共涉及餐館客棧近2000家。
十三五期間,大理州將實施逾100個項目,完成投資近200億元。全力推進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即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污整治、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進一步強化洱海保護治理與生態建設的科技引領和支撐,組建了洱海搶救性保護行動科研團隊和專家咨詢體系。大理州環保局長李勁松指出,已建水質水量監測點225個。
面對保護治理的嚴峻形勢,原有村落和一些餐飲客棧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十分有限,環湖截污工程、污水治理設施建設也就勢在必行。據大理州政府網站消息稱,迄今110個規劃項目中3個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68個項目正在抓緊推進、39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已累計完成投資68.26億元、占規劃的34%。為盡早建成完善洱海流域截污體系,補齊洱海治理短板打下了基礎。
據了解,此次整治期限時間自2017年4月1日起,至大理市環湖截污工程投入使用后為止,該工程計劃于2018年6月完成。所幸,當前影響洱海水質的主要污染物指標呈下降趨勢。洱海水質正朝著積極的、正向性趨勢發展,洱海保護治理行動取得階段性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