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并無專門的法律法規,長期的監管空白和忽視,使得很多不法企業有了可乘之機。不久前,《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審議通過,并有望在17年底18年初出臺。受此利好,土壤修復市場也迎來短期集中爆發期。

土壤立法時代大門開啟 修復市場迎集中爆發期
2016年,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年初,環保部公布了《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延伸和細化,明確各方責任。
任何措施的貫徹落實都需要立法的保駕護航,全國性土壤立法已然迫在眉睫。更何況,2016年2月1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首開先河的地方性法規出臺也喚起了全國性土壤立法盡快發布的呼聲。
土壤立法步伐加快,土法時代降臨
千呼萬喚始出來,土壤修復進入法時代。2017年6月,《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一審,并公開征求社會意見。這是貫徹落實土十條要求,推動土壤污染依法防治的重要一步。
土壤修復行業空間巨大,但同時也具有污染隱蔽、治理復雜等特點,只有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審議通過才會進一步加強土壤修復行業的頂層設計,加強各地區土壤修復的力度和推進速度,此次初審意味著行業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院土壤污染防治中心主任林玉鎖表示,各方對于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的期待空前,大家都是從各個方面來期待這個法的,因為這部法是一個專門的法律。它會涉及到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每一人的生活、每個政府部門的責任。我的期待和大家一樣,希望有一部非常好的法律出來。
目前來說,草案還處于審議階段,想要出臺一部符合我國實情的法規,我國政府還須在此前的摸底情況下進一步、更為詳細地了解各地土壤污染情況,環保部積極建設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正為此而來?,F今,我國完成了2萬個左右基礎點位布設,覆蓋中國99%的縣、98%的土壤類型、88%的糧食主產區,初步建成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
短期內集中釋放,市場爆發在即
業內普遍認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臺,一方面單獨在一個細分子行業專門立法彰顯了國家對于土壤修復領域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強制性政策的推出將顯著提升違法成本,明確各方責任,直接倒逼行業需求在短期內集中釋放。
隨著《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臺,檢測標準體系等相關領域也將受到資本的重點關注,標準一旦確立,將引導行業向更規范的方向發展,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可能會因此受益。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姜林說。
隨著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提速,進入程序后期,有望在2017 年底或2018 年初出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已于2016 年四季度啟動前期準備,將在2018 年開展全面普查,十三五土壤修復市場空間預計達到3050 億,土壤修復市場爆發在即。
建議關注三類標的,1. 土壤修復類公司:高能環境、理工環科、博世科、永清環保;2. 耕地土壤改良類公司:三聚環保等;3. 生態維護類公司:東方園林、蒙草生態、鐵漢生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