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迎水污染綜合治理投資高峰 水處理核心技術待破 |
作者: 威霸 |
入夏以來,中國南北方降雨頻發,這給我國水處理行業帶來一系列的考驗。對此,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逐步解決水處理建設中的水污染及內澇等問題,并對水處理產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 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德國工學博士柯艷春表示,要在短的時間內清理過去幾十年欠下的環保舊賬,對治理資金籌措、治理技術路線選擇和項目建設質量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包括地方政府和環境治理企業在內的參與各方都是巨大挑戰。 水處理行業迎來機遇 實力強勁企業將勝出 我國水處理產業大致分為三大類,飲用水處理市場,技術相對較為成熟;污水處理市場,全國已建成3976座縣市以上污水處理廠,但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率較低,市場較大;流域治理市場,市場非常巨大,我國七大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質在IV類及以下的斷面占比28.8%,其中海河流域污染最為嚴重。 基于我國水處理等問題的現狀,《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提出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進先進適用的節水、治污、修復技術和裝備產業化發展。環境治理走向前臺的同時,使水處理產業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預計到2020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投入資金約4至5萬億元。 同時,國家相繼出臺了環境治理強制性或傾斜性的PPP政策,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各地推出的PPP項目已接近萬個,總計劃投資額達到了10萬億元的規模,而環保項目則是數量最多的項目類型之一。大中型環保企業也瞄準了水處理市場的發展空間,并且進行了積極的布局。 水處理行業將成為未來各類型、各體量環保企業競爭及合作的重要舞臺,其發展前景尤為可觀。柯艷春認為,我國的環保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效果為王的時代,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只有綜合實力強勁、技術體系完善、工程經驗豐富,能保證環境治理長期效果的環保企業才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遇,迎接這種挑戰。 水處理現狀嚴峻 核心技術待突破 根據世界銀行2016年公布的數據,中國水資源總量在214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五位,但人均水資源僅有2062立方米,位列全球106位。水資源日漸匱乏、城市內澇與水污染等環保問題日益嚴重,水處理企業仍有諸多困境亟待解決。 傳統單一的水處理解決方案已難以滿足水處理市場的需求,隨著更多環保政策的出臺,企業需關注自身的業務定位,把戰略目光放到水環境的綜合整治、提供水處理及資源化整體解決方案上來。 國內水處理市場上,核心水處理技術始終是企業保持市場份額領先優勢的關鍵點,緊跟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創新更是企業不斷前進的基石。中節能六合天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偉表示,政策配套跟不上市場需求以及核心技術沒有突破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