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環境保護三大改變 持續增強發展“綠色定力” |
作者: 威霸 |
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表示,八大以來的5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呈現四個前所未有。其一,思想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其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其四,環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從理念的突破到環保督查的強化,再到經濟優化,我國仍將持續增強綠色定力。 前天剛剛舉報,沒想到今天就拆了。政府動作太迅速了,老百姓拍手叫好。今年5月3日,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鎮北門新安村村民林秀全高興地說。 長期以來,新安村有個金屬制品加工廠,生產燃料為煤炭,煤煙味很重,噪聲擾民,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今年4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福建后,村民們打了舉報電話。當天就由督察組轉給當地鎮黨委、政府,各部門快速聯動,對這家無審批手續的企業查封扣押,強制斷電、拆除相關生產設施。 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村民魏祥義也表示,當地有10家蜜餞廠,生意越做越大,排污也越來越多。向督察組舉報后,幾天時間,這些蜜餞廠就停止生產了。永泰縣還決定建蜜餞加工園區,污水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入園區的堅決取締。蜜餞廠整治后,村里小溪的酸臭氣味沒了,我們住得更舒服了。魏祥義說。 在廈門,當地一位居民說:多少次,臺風沒把機磚廠煙囪刮倒,督察組一來就倒了。怒贊! 像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有的雖然不算嚴重污染,卻像蒼蠅一樣讓群眾生活不得安寧的污染源,在一次次環保督察(查)中被清理。僅8月1日結束的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7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就向當地交辦群眾舉報環境問題31457個。當地立行立改、限期完成。一些多年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被一朝破解。 在7月28日召開的環境保護部黨組(擴大)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表示,總的來看,過去5年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李干杰說,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呈現四個前所未有:思想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這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理念,全面落實在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中。 這5年,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力度空前加大。與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33%、長三角區域下降31.3%、珠三角區域下降31.9%。 理念突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基礎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稱,十八大以來,針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論述和批示指示多達300余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推動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保障。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李干杰說,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為子孫后代留下支撐永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從這個意義來講,抓環保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可持續發展。 這5年間,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水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成制修訂。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份數和罰款數額大幅增長,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連續處罰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僅今年上半年,全國環保系統辦理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503件,罰款數額達61060萬元;查封扣押案件7553件;限產停產案件3880件;移送行政拘留3939起。與2016年同期相比,全國適用按日連續處罰案件數量上升64%,罰款數額上升131%,查封扣押案件數量上升157%,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升223%,移送拘留案件數量上升205%。2016年全國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同比增長37%。 這5年間,環保部依法落實地方政府環保責任。針對一些地方履職不到位、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等問題,環境保護部公開約談42個市(州、縣),4家大型企業;各省級環保部門公開約談64個市縣政府,對25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 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在推進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中,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的約束力,把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重點開發與控制行業污染排放總量、優化開發與提升生產效率標準結合起來,統籌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推動各地區科學定位發展格局。5月27日,環保部、發展改革委共同組織編制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頒布,以指導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 短短幾年間,我國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電廠煤耗達世界先進水平。 近年來,我國全面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全面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清潔油品標準,新車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建成重點污染源監控體系,對重點企業主要排污行為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建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覆蓋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深化以獎促治政策措施,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1.9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 這5年間,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陸續出臺,三大戰役全面打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始了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逐月開展水環境形勢分析,長江經濟帶大保護、京津冀區域水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下降均超過30%。珠三角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率先摸桿,近兩年連續穩定達標,全國酸雨面積已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水平,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點的30%左右下降到7.2%。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我國在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也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做出重大貢獻,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2016年,在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署發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全面介紹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與成效。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中國環境治理展示了非凡的勇氣和定力,一些行動對全球環境治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