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釋放綠色投資市場 引爆萬億投融資需求 |
作者: 威霸 |
8月19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發布的《雄安新區綠色金融規劃報告》指出,雄安新區綠色投融資需求主要源于三大方面,包括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及保護性開發,綠色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建筑,清潔能源及資源節約利用。其中,白洋淀區域治理預計需要246億元,總額在千億元以上規模。 馬駿表示,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綠色智慧城市、旅游大健康、先進制造業等千億元級規模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眾多,綠色投融資需求有望超萬億元以上。 馬駿指出,白洋淀治理需要千億級規模、地下管廊1400億規模、五年內綠色建筑5000億元規模、地熱百億規模,還有包括各種各樣的新能源就可能要上千億甚至數千億的概念,未來雄安新區綠色投資需求將帶動全國節能環保市場發展增速。 馬駿指出,綠色發展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基本要求,中央在對雄安新區的戰略定位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這意味著,雄安新區必須探索一條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道路,創造一個優良的人居環境。 一方面,雄安新區綠色金融開發規模、融資需求大。另一方面,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存量為150多億元,雄安新區發展綠色金融,面臨新區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初級、融資缺口巨大、金融總體發展水平低等諸多挑戰。 如何解決雄安新區巨大的綠色融資需求?馬駿對雄安發展綠色金融提出了一中心、一示范、一體系三個想法。 首先,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在雄安建立以綠色技術為核心的創新資源平臺,吸引一批世界領先綠色技術企業、研發中心落戶雄安新區,形成世界頂級的綠色技術研發、展示與應用的平臺,并吸引一批綠色技術領域的天使、VC和PE投資基金落戶,輔之以科技銀行和資本市場的資源,將雄安新區打造為全國乃至國際的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 其次,建立綠色基礎設施與綠色建筑投融資示范區。世界銀行的專家估計,全球70%的碳排放來自基礎設施和建筑物,因此綠色金融未來支持的重點應該是低排放、低能耗的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筑。雄安作為新區,未來幾年的主要投資將集中于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建筑項目,金融支持該領域的節能減排將大有作為。建議在雄安創新綠色金融支持模式,保證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產業發展基金等渠道提供的資金重點用于支持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筑。 最后,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為支持綠色金融發展,雄安新區應在《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基礎上,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主動集聚全國和全球的綠色金融資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吸引綠色機構聚集上,需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政策。估計未來90%的規模投資都會來自于非雄安的其他地方。馬駿預測。 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雄安地區國民生產總值(GDP)僅為218.3億元,占河北全省的0.69%。但是開發規模大,起步區面積約100多平方公里,中期是200平方公里,長期規劃是2000平方公里,約為深圳特區的1倍多、是浦東新區的1.7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