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萬鐵軍夯筑“水長治” 明年底全面覆蓋河長制 |
作者: 威霸 |
古有大禹治水通九道,今有河長上崗美河流。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正變為現實。來自水利部公開消息稱:截至目前,全面推行河長制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總體進度超出預期。 8月23日,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司長祖雷鳴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的目標有望提前實現。顧名思義,河長制即指在相應水域設立河長,由河長對其責任水域的治理、保護予以監督和協調,督促或者建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履行法定職責、解決責任水域存在問題的體制和機制。 這個2007年由江蘇無錫首創、源于藍藻暴發的水環境管理制度,由于實施以來效果不錯,近些年陸續在各地開花。在河長已經開始履職的地區,不少河長已開展了巡河、河道治理等行動,河道面貌明顯改善。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長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全面推行河長制短短半年多時間,各地積極推進市、縣、鄉級工作方案的制定出臺。目前,目前全國共設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約20萬名,258名省級領導擔任行政區域內主要河湖的省級河長。一張張責任網逐步覆蓋河湖。在河長的組織領導下,水利、國土、環保、公安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將河湖保護納入政府目標責任機制,不斷健全河長制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 不僅如此,各地河長制建立時間節點得到明確。半年時間,各省級方案全部編制完成,25個省份方案正式實施。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等23個省明確提出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各省份還陸續啟動了一河一策方案的編制工作。眾多業界人士指出,河長制把地方黨政領導推到了第一責任人的位置,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執行力,彌補了早先九龍治水的不足。 隨著河長制在各地推行,大地上奔騰的河流悄悄發生了變化。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司長祖雷鳴表示,各地不斷細化實化河長制六大任務,成效已逐步顯現,先行實施河長制的地區成效更為明顯。而這背后,源于河長制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從各級黨政一把手到水生態保護的具體操作者,從打撈垃圾、河道管理到環境總把關,任務被分配到每一層級的每一個人。 如今,從江河源頭到海濱湖畔,無論大江大河還是支流小河,越來越多的河流有了健康守護責任人。業界普遍認為,一條河的治理需要上下游共同配合,需要每個公民的環保自覺,河長制真正的意義在于喚起每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下一步,水利部還將組織制定了全面推行河長制中期評估工作方案,并于2017年底啟動中期評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