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政策多領域鋪開 環保產業綠色動力加碼 |
作者: 威霸 |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近年來,我國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各項政策措施,尤其是突出抓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這一重中之重。疊加“大氣十條”終考年、《京津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藍天保衛戰”、環保督察等因素,大氣防治仍將是接下來環保工作的重點。 縱觀企業上半年業績,大氣污染防治市場蛋糕日漸擴大。以上市企業為例,上半年,清新環境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6億-3.49億元,同比增長10%-30%。科林環保作為大氣治理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公司傳統業務業績也大幅回升。此外,雪浪環境、大唐環境、聚光科技等企業上半年業績同樣亮點十足。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公開數據顯示,包括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農村污水處理、水生態環境修復在內的水環境治理開始呈現出回暖態勢。隨著利好政策不斷加碼,億萬市場不斷擴容。 其中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國家支持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推進農村污水、垃圾集中處理。且新法是推進河長制落實的又一舉措,而河長制的推出為確保水環境治理達到理想效果,強化了水環境治理的考核機制。因此,在項目承接上將會優先考慮水治理經驗豐富、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水治理龍頭企業將最受益。 在固廢處理方面,上半年“高密度”出臺相關政策。《“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至2020年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要在總無害化處理能力占54%,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要求;《危險廢物排除管理清單(征求意見稿)》、《“十三五”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以及《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審查指南(試行)》等方案,對危險廢物處理也作出規范。 值得一提的是,7月底,《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未來我國將分行業、分種類、分批次來管理洋垃圾。 受此影響,固廢領域環保企業今年上半年整體向好,實現了快速飛躍式發展。根據2017年半年度報告,垃圾滲濾液領軍企業維爾利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同比增長55.90%;主營垃圾焚燒發電的偉明環保實現營業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35.34%;危廢龍頭東江環保實現營業收入14.04億元,同比增長19.96%。 在土壤修復方面,利好政策密集出臺,市場閥門蓄勢待發。業內稱,2017年將成為土壤修復的政策“爆發年”,整個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