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之手根除環境沉疴,第三方治理按下快進鍵 |
作者: 威霸 |
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樣的亂象有望得到整治。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即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是我國在環境治理市場制度上的重要創新。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工業污染已占總污染70%以上,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已正式印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意見》,推行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促進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近期,環境保護部印發了《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指導全國各地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圍繞加快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與排污許可證制度有機結合的污染治理新機制。 針對情況比較特殊的環境污染治理公共設施和工業園區污染治理領域,《實施意見》提出,以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為突破口,鼓勵引入第三方治理單位,對區內企業污水、固體廢棄物等進行一體化集中治理。此外,政府作為第三方治理委托方時,因排污單位違反相關法律或合同規定導致環境污染,政府可依據相關法律或合同規定向排污單位追責。 站在當前時點看,監管嚴格使得環保支出成本成為工業企業必須支出,成本內部化有效推動企業環保治理成本的真實化和顯性化。也正基于此,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模式需要從誰污染,誰負責向排污者負責、第三方治理、政府監管、排污者和第三方治理企業通過合同相互監督約束的治理模式轉變。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減排量,計入排污單位的排污權賬戶,由排污單位作為排污權的交易和收益主體。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處在初期快速發展階段,并以其較高的污染治理效率和較低的污染治理成本,為滿足各地污染治理需求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得以加速發展。工業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并在運營階段降低環保設施運營成本,國內工業治理領域大規模推行專業化第三方治理提上日程。 眾多業內人士評價,此項政策的出臺,必然會為第三方治理,特別是工業污染領域第三方治理市場打開快速發展的大門。而工業企業則需考慮如何有效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并在運營階段降低環保設施運營成本,國內工業治理領域大規模推行專業化第三方治理提上日程。 |